网购赔付、电商打假是怎么赚钱的?原理解析,有点损~

你是不是看到朋友圈或者一些做项目的人经常发关于“仅退款”、“淘宝、拼多多、京东打假”的赚钱广告?

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最近朋友圈里突然冒出一堆人晒着淘宝客服赔付红包的截图,声称“动动手指就能日入几百”。

我好奇去了解,发现原理其实很简单:

他们会专门去找那些不发货的店铺下单,如果商家在平台规定的24小时或48小时内没有发货,平台就要赔付下单金额30%的红包,最高100元。所以,只需找个商品价格刚好三百多元的链接,坐等时间到点,再去找客服投诉,轻轻松松拿到补偿。

钱从哪来?从商家缴的保证金里扣的!

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灰色玩法,比如当时火爆一时的仅退款,从拼多多开始,逐渐蔓延至淘宝,京东,美团,抖音等平台,利用各种话术和套路去坑商家的保证金,为了赚钱,我基本都交了学费体验了一遍,但做了一次之后就不做了,感觉良心过不去,太缺德了。

网购赔付、电商打假是怎么赚钱的?原理解析,有点损~

之前为了了解这个项目,我在推巴克APP里面搜了很多帖子,随机挑了个人花钱买了教程来看。这个圈子里的人将操作流程包装成“副业项目”搞培训,费用从几十到几百不等,除了自己薅羊毛,还得发朋友圈引流招生,割一波“韭菜”才算完整闭环。

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在推巴克APP里面引流,感兴趣的自己去搜搜看!

本来这事平台推出用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,却被一些没有下限的羊毛党利用,狠狠的薅商家的羊毛。

不得不说,这些人真的很聪明,钻法律的漏洞,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取私利。这其中不乏很多大学生,为了赚钱放弃个人道德素质,游走在法律边缘,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。

还有一些打假教学,他们会唆使你到电商平台购买特定类型的产品,然后以缺乏xx证明找平台三倍索赔,一单能赚几千块

你说他们对吗?也未必错。毕竟很多卖家确实知假售假,平台监管也不到位。但这些打假人,明显更像是为赚钱而打假,而不是为了维护正义。

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,但并不是每一种都值得去尝试。

有的“副业”,代价是底线;有的“机会”,换来的可能是长久的内疚。

有些钱,很轻松就能赚到;但有些钱,赚完你会睡不着觉。反正我是不会这么赚钱~

(0)

相关推荐